“分析过渡”就是对引用的材料加以分析,透露出自己的态度和倾向性,从而过渡到关键的“申明论点”环节。 “申明论点”就是在段尾用一句话把文章的中心论点表达出来。
【例1】
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,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,再传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;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,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;震惊全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仍在处理,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忧的污染事件。( 引用概括事实材料) 血淋淋的矿难、逝者家属的悲痛、城市大停水的不便、火烧医院的惨烈,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,同时也在警醒我们(分析过渡) :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缓。(申明论点)
【例2】
2007年两会期间,物权法草案和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。中国对国家、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将实行平等保护,内、外资企业将告别税负不公的时代。( 引用政策法律材料) 高度体现“平等保护”的立法精神,是这两部法律最显著的特色。透过法律的背后,人们深切感受到的是(分析过渡) :以制度公正促进社会和谐。(申明论点)
【例3】
“避免经济大起大落,实现又快又好发展”是“十一五”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。( 引用政策法律材料) 然而,“十一五”开局之年前5个月的最新统计显示,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30.3%。( 引用事实材料) 如此之高的增幅为近年少有,投资过热再次警醒人们(分析过渡) :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,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。(申明论点)
(五)写好过渡
所谓过渡,就是文章的前后衔接,或者说,就是在文章从一层意思转向另一层意思、从这段转向另一段,从这句转向另外一句时,给当中搭个“桥儿”。正确、恰当地处理过渡,能够使文章上下衔接,前后贯通,结构紧凑,层次分明,更好地表达作者的观点。反之,过渡不当或者缺少过渡,文章就会显得松散,前后不连贯,甚至让人难以理清逻辑的来龙去脉。
过渡的形式主要有三种:过渡词、过渡句和过渡段。